关键词: 教师资格证 2013 幼儿园
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
▪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
▪ 获取1对1备考指导
2013年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幼儿《综合素质》试题试卷(六)
二、材料分析题(本大题共3小题,每小题14分,共42分)
30.一天,一位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,主题是“寻找有生命的物体”。老师安排学生去校园里甚至校外的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,并做记录。走出课堂的孩子们显得很兴奋,不久一位同学跑过来说:“老师,我捉到一只蚂蚱。”其他同学也围过来看。突然,一个同学说:“这是只公的。”围观的同学哄堂大笑。老师问道:“你怎么知道的?”“我观察的,公蚂蚱有劲,跳得高。”他自信地说。这是孩子直接的推理,确实难能可贵!老师及时表扬道:“你真是一个小生物学家,科学就是提出问题、研究问题、解决问题,希望你能认真研究一番。”孩子认真地点点头。老师继续去观察别的学生的表现。一会儿,一位同学跑过来告状:“一个同学把蚂蚱踩死了。”老师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。他走过去,几个同学正在气呼呼地责备那个同学。这位老师说:“一只蚂蚱也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。我们应该爱护每一个有生命的物体,我相信,这位同学一定不是故意的。这样吧,老师提一个建议:不如挖一个坑,把它埋葬了吧!”于是,在学校的草地上,举行了一个特殊的“葬礼”。可以说在这潜移默化中,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,会比多少遍说教都来得有效。
问题:试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,评析老师的教学行为。
31.何老师班上的小龙,经常迟到、旷课、不完成作业,还欺负同学。在多次批评教育无效后,何老师决定到他家去一趟,向他父母告状。到小龙家时,何老师惊奇地发现他正在做家务。见到何老师,小龙吃了一惊,但还是喊了一声“老师好”后跑回房里,同小龙父母交谈后,何老师了解到小龙家庭贫困,父母每天早出晚归,疏于教导,让孩子养成了一些坏习惯。但这孩子在家还挺懂事,也能帮忙干活。于是,何老师把本来告状的话收了回来。第二天,何老师在班上表扬了小龙懂礼貌,见到老师主动问好,在家能做家务,希望同学们能向小龙学习。接下来,老师安排他负责班级卫生工作,并对他的尽职尽责及时予以表扬。没过多久,小龙在课堂上认真多了,同学关系也融洽了,还成为了老师的得力助手。
问题: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,评析何老师的教育行为。
32.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,无论是你、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,都说它是古松。但是你从正面看,我从侧面看,你以幼年的心境去看,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,这些情景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古松的面目。古松虽只是一件事物,你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物。假如你和我各把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画成一幅画或写成一首诗,我们俩艺术手腕尽管不分上下,你的诗和画与我的诗和画比较,却有许多重要的异点。这是什么缘故呢?这就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,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。
假如你是一位木商,我是一位植物学家,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,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,我们三人都可以同时“知觉”到这一棵树,可是三人所“知觉”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,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,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价值几多钱的木料。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,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、果为球状、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、劲拔的古树。我们的朋友—画家,什么事都不管,只管审美,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、劲拔的古树。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。你心里盘算它是适宜架屋或是制器,思量怎样去买它,砍它,用它。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,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,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。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,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颜色,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那股昂然高举、不受屈挠的气概。
从此可知,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,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。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。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,一半也是人为的。极平常的知觉都是带有几分创造性;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。
(摘编自朱光潜的《谈美》)
问题:(1)作者为什么说(园里)“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”?(4分)
(2)请另举一例,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“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”的理解。(10分)
三、写作题(本大题共50分)
33.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。
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对教师的期望,也是他师范教育家的指导思想。有人说:“教师要教给学生知识,培养学生能力,所以,‘学高’太重要了。”有人说:“教师以育人为天职,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,所以,‘身正’重要。”……那么,你的看法呢?
请联系实际,写一篇议论文。
要求:观点明确,分析具体,条理清楚,语言流畅,题目自拟,立意自定。不少于1000字。
2013年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幼儿《综合素质》试题试卷答案(六)
二、材料分析题(答案要点)
30.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科学课。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看,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、学生观和教师观。
(1)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。素质教育观认为,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、全面的素质发展,使得人的整体品质、全面素质得到提升。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。材料中的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,安排学生走出课堂,到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,这正是对他们实践能力的锻炼。
(2)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,是把学生看作主体需求、能够主动发展;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;把学生作为有差异、有个性的人。该老师做到了以上几点,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寻找物体,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,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。当学生给出解答时,该老师还及时表扬学生,并对他提出更高的期望,可见老师把学生当作有发展潜力的人。当有学生踩死蚂蚱的时候,该老师并没有批评学生,而是安慰学生,进而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可贵。
(3)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师观。教师的角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课本知识,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以及教育目标、要求,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,通过特定途径来促进学生的成长,教师角色的性质就在于帮助学生成长。材料中该老师的角色正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。在教学活动中,以学生为主体,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,后启发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。
31.何老师开始向家长告状的想法是不太合理的,但是后来的做法遵循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,是值得学习的。
(1)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“关爱学生”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,尊重学生人格,平等公正对待学生。对学生严慈相济,做学生的良师益友。保护学生安全,关心学生健康,维护学生权益。不讽刺、挖苦、歧视学生,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。材料中何老师对学生进行家访的过程中,了解到学生的情况以后,收回了向家长告状的话,在第二天表扬了小龙,并在之后让他负责卫生,及时表扬他,体现了何老师对小龙的关爱,促进了小龙全面、主动、健康地发展。
(2)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“教书育人”。遵循教育规律,实施素质教育。循循善诱,诲人不倦,因材施教。培养学生良好品行,激发学生创新精神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。材料中何老师从小龙的实际情况出发,抓住他的闪光点,因材施教,很快使小龙在学习上和品德上都有了提高,这充分体现了何老师的行为促进了小龙的全面发展,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。
总的来看,何老师从开始对小龙批评教育到要去向家长告状,后在见到家长后改变初衷,并在之后对小龙进行以表扬为主的教育这样一个过程中,做到了“关爱学生”“教书育人”。只有在全方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,才能采取合理的做法进行佳的教育,取得良好的效果。同时,教师需要注意的是,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,应在尊重家长的基础上与家长进行平等、恰当地沟通,而不是向家长告状。
32.(1)因为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、客观存在的,另一半将随着观者的性格情趣和观点态度而展示出不同的面目。
(2)对于极客观的东西,它们的形象(相)随着观者的情趣和性格的差异呈现出迥异的面目,其主观成分的缘由是观者的主观色彩知觉,对于文中的客观事物古松,木商、植物学家、画家三种人群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主观色彩认知——实用态度、科学态度、美感态度。例如,对于生活中极客观的茶壶,实用主义者研究它的生活实用价值,可以用来泡茶、解决口渴问题;商人会考虑到做茶壶买卖是否会带来利益;养生家会考虑茶壶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其化学成分,用此类茶壶泡茶是否有益身体健康;艺术家则会将全副精神倾注于茶壶本身,不计实用、不推求关系、条理和因果,只是感知它的形式、花样、颜色的优美。
观者从多种不同的角度,用三种不同的感知——实用态度、科学态度、美感态度,使得客观东西的形象(相)带有主观色彩。
三、写作题(参考范文)
33.论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
常言道:“活到老,学到老。”知识是测量一个人一生走过路的标尺,学问高者自是有一番指点江山的气魄,然而身正才可以德高望重。所谓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,即言明学问高者可以为师,行为正派者可以为范。这句话是陶行知对教师的殷殷期盼,也是作为师者,除了传道、授业、解惑外,应该备的风骨,正是“教育无小事,处处是教育”。
师者,既是传授知识的人,又是学习的模范和榜样,知识渊博所以成为教师,品德高尚所以成为模范和榜样。孔子云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说的也是这样的道理,即你的品德高尚行为端庄,不用去刻意命令,别人也会去模仿、去学习;当品行不正举止不端的时候,即使你去命令别人,甚至责罚,也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。在这里,有一个特定的对象,即老师,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,肯定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,即开篇所讲的身正为范。教师的思想、信念、道德品行,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,像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,滋润在学生心里。
然而,事物是具有两面性的,用辩证观点看待问题,那么,学高为师也不是可有可无。所谓要给学生一碗水,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,更应当是有长流水,便也是这个意思了。学问高者从不自满,因他知道自己总会有所欠缺;而越是学问不精深者,越是喜欢到处夸夸其谈,以此来掩饰自己不知道许多问题。为人师者,不能仅仅只给学生一杯水,而是要教会他们自己去取水,并成为一条河,成为一个海,教会他们升华自己,不断超越自己。所谓“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,好的教师是教学生自己发现真理”,学生能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是好的教师所教育出来的好成果。
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是陶行知给教师好的注解,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师者,我们的民族也需要这样的师者。所以我认为,这两者密不可分。失去了学问的老师不再有教育学生,给予学生未来的能力,而没有德行的教师,则不符合言传身教的要求,二者缺一不可,失去一个就显现出一个苍白的空洞,空洞只会越来越大,而不会随时间消逝。
既然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这句话一直紧紧相连,我们便不能武断地将之分开。师范师范,取的也是这个意思,即教师,既要拥有广博精深的知识,又要做到德高望重,言传身教,以自身为标杆,飘扬起道德的旗帜。
相关推荐:
手机登录确认
微信扫码下载
微信扫一扫,即可下载